学院及专业

学院及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及专业>>正文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12-27 作者: 点击:[]

(招生咨询电话:0371-62506933

(学院网址:http://jg.zut.edu.cn

一、 学院简介

中原工学院智能建造与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智慧建筑与建造、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建筑学、工程管理6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线上教学优秀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1门省级研究性示范课程,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与二等奖2项,纺织之光教学成果奖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河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715余人,研究生154人;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中原教学名师工作室,河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市岩土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灾害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绿色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还有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所、工程造价与管理研究所、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所、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科研与对外服务平台。

学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的组织工作,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育;积极鼓励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近五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荣获国家特等奖、一等奖28项,二等66奖项,三等奖58项;其中,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7项,成绩突出;此外,荣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共计122项。

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4%左右,应届毕业生硕士研究生考取率稳定在20%以上。我院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踏实,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广受用人的单位好评。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质量、就业率居学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中建集团、中交集团、中水集团等国有企业。国内深造学校包括:浙江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长安大学、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等高校。

二、专业介绍

1、土木工程专业(理工 四年制本科)

专业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于2005年开始本科招生并保持连续培养。2010年获批建筑与土木工程(现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201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2017年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秀;2013年获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点,同年获批河南省特色品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同年,土木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立项建设支撑学科,并开始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19年本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是河南省低碳先进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绿色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环境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灾害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力学与工程结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郑州市岩土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的支撑专业。

近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

核心课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和房屋建筑学。

道路与桥梁工程: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与专业竞赛活动,年均获国家级、省部级奖60余项。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28人,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5人,省青年骨干教师10人,2018年土木工程系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专职教师队伍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和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能够从事工程建设、防灾减灾、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检测、投资、咨询和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积极投身土木工程建设,具备土木工程师职业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土木工程行业相关规范和职业道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具备利用交叉学科知识和现代化工具分析研究复杂土木工程问题,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地域文化、人居健康、环境、法律等因素,兼具创新意识,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并有效实施的能力。

3)具备多学科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及组织管理能力,在工作团队中能够作为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发挥重要作用。

4)根据土木工程行业发展或岗位职责变化情况,具有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持续学习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

考研就业:经过多年发展,本专业就业率稳中有升,常年稳定在91%以上,培养了大量专业知识强、职业素养高、社会适应能力好的高质量人才。

就业方面:据统计,本科生就业以土木类大型央企、国企中交、中建、中水及其下属子公司等为主,主要从事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协调工作,不少毕业生已经成长为所在企业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范围继续扩大,部分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参与地方政策的制定、规划等工作。

升学方面:近三年来,本专业年均考研率稳定在20%以上,近一半考研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研究生培养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思想品德优秀、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吃苦耐劳、勤奋钻研的精神以及良好的科研潜质。

获奖证书:国家级特色专业(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图),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图),河南省特色专业(图)、学生竞赛获奖证书等



2、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理工 四年制本科)

专业特色: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于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2016年开始招生,2018年获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获批在河南省内本科一批次招生,2021年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河南省高等学校力学与工程结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力学与工程结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河南省环境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灾害控制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市岩土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的支撑专业。本专业以服务智慧城市地下重大工程建设与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灾害预警预报及防治为目标,将传统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以数字地下空间、虚拟仿真为依托的人才培养体系。

核心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工程地质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施工、测量学和地铁与隧道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与专业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年均获奖20余项。

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9人,均为国内知名院校博士研究生,其中高级职称5人,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带头人、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力量、结构日趋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及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地下灾害预警预报及相关领域的规划与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开发、咨询和监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 5 年左右能够达到: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积极投身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具备良好的职业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行业相关规范及职业道德,并在岗位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具备利用交叉学科知识分析研究复杂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问题,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环境、法律等因素,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并有效实施的能力。

3)具备多学科及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及组织管理能力,在工作团队中能够作为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发挥重要作用。

4)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行业发展或岗位职责变化情况,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持续学习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领域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

考研就业: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毕业生中30%以上考取知名院校研究生,另外有50%以上的学生在大型企业、政府机构等从事管理工作,不少毕业生已经成长为所在企业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

   获奖证书:中原工学院三全育人先进集体、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华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专业组)初赛、第一届河南省大学生结构力学竞赛、第八届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力学竞赛等。

实验实习照片:

小顶山地质实习、嵩山地质实习、云台山地质实习


3、智慧建筑与建造(理工 四年制本科)

专业特色: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由原建筑学专业调整名称而设,建筑学专业于2006年开始本科招生并保持连续培养。2014年获批为中原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双学士学位专业试点,2017年获批为中原工学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21年获批为中原工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融合设计实践,针对可持续发展时代主题下的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装配式智慧建造的BIM技术应用、人口老龄化现实下的老年住区建设等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BIM设计、适老化建筑设计等培养方向;拥有绿色建筑与BIM技术应用设计、风景园林与城市设计、适老化建筑设计等研究所,建设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CAD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等实验平台,为实现科教融合、产学研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智慧建筑与建造人才需求、适应建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智慧建筑与建造基础与前沿理论方法和智能技术工具,具备开放兼容的知识结构、扎实求精的工程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建筑智慧化设计和绿色智能建造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胜任智慧建筑与建造及其相关领域内的设计、研究、规划、管理、咨询、教育、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能够在工程设计实践中自觉遵守建筑工程行业相关规范及职业道德,并在岗位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和区域发展、地域文化、智慧社区与城乡关系、智能建造与环境等复杂因素,掌握建筑学相关理论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及科学的思维方法,熟练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工具,具有解决建筑全生命周期各类复杂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

3)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持续学习建筑工程领域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适应行业发展及创新设计的能力,胜任建筑领域内的智慧化设计和绿色建造等工作。

4)具备多学科及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及组织管理能力,在工作团队中能够作为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发挥重要作用。

核心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有建筑工程制图、建筑设计基础1-2、智慧建筑设计1-4、绿色建筑设计专题、建筑构造(一)、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建筑物理、绿色生态建筑。

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人,均为国内知名院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高级职称3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人,形成了一支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改革意识强、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获奖证书:

实验实习照片:

1)古建测绘实习

2)工地实习


3)建筑模型制作实习

4)美术写生实习

5)设计院实习


4、智能建造(理工 四年制本科)

1)专业特色:

智能建造专业于2023年由智能建造与建筑工程学院申请,20243月获教育部批准,20247月开始招生。本专业为适应我国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升级转型的重大需求,围绕土木工程建造和运维这个主干,重视智能建造与材料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智能建造+X”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

2)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工程制图与BIM、工程力学、新型工程材料、数字化测绘、土木工程智能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智能运维管理、传感器与智能感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装配式建筑结构

3)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具有教授(含其他正高级)职称教师数4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含其他副高级)职称教师数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18人,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数3人,36-55岁教师数为19人,专职教师队伍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中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

4)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树立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适应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掌握智能建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胜任工程项目智能设计与施工、智能运维与管理等工作,具备继续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及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预期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实干创新的精神、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遵守职业操守,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目标2:扎实掌握土木工程和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精通数字化和工业化相关技术,具有解决复杂建筑和基础设施智能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等全寿命周期各类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发展能力,

目标3:毕业后能初步胜任土木建筑等设施的智能设计与施工、智能运维与管理等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毕业五年后,通过继续深造或工作实践,具备智能建造相关专业工程师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土木建筑等设施的智能设计与施工、智能运维与管理、技术开发或科学研究等的工作,成长为技术或管理骨干。

目标4: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组织与管理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跨界发展能力,能够不断拓展知识领域,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5)就业:

智能建造就业主要包括两大领域:(1)智能设计与施工,借助人工智能、智能感知、数字测绘等先进技术,实现工程项目全产业链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支持建设工程智能设计与施工;(2)智能运维与管理,凭籍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集成与研发,实现建筑工程和地下工程设施的全寿命周期的智能运维与管理。

6)获奖证书:

“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第十三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二等奖

十三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

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二等奖

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三等奖

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二等奖

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

第九届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

第十二届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三等奖

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


实验实习照片:

工程测量实习、“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虚拟仿真实训。

工程测量实习

工程测量实习

工程测量实习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

关闭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招生工作办公室
招生咨询电话:

0371-67698700、67698712、67698674

友情提示:招生咨询高峰时段繁忙,请持续拨打!

邮箱:zsc@zut.edu.cn

关注我们

Copyright (C) 2010-2018 zzt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原工学院